您的位置:首页 > 智库百人会 > 智者活动

智者活动

牛慧恩:常住人口问题是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

更新时间:2016-11-18

编者按:

 

    早前,由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办,马洪基金会承办的“有序推进深圳常住居民市民化”学术沙龙在深圳CDI大厦成功举办。深圳市社科联、马洪基金会、中国幸福研究院汇聚一批来自政府、社会组织、民间研究机构的各方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如何使常住居民市民化、如何为非户籍居民提供均等的公共服务等问题。现将沙龙主要精彩观点和主要媒体报道摘编整理,以飨读者。

 

    我很尊重徐老对农民工的情怀,而且对“有序推进深圳常住居民市民化”这个题目没有任何异议。我主要就徐老谈到的有关城市规划中相关人口问题做点补充说明。

 


    徐老讲座中问到城市公共配套在规划里是怎么考虑的?我是1999年来深圳的,之后一直从事城市规划工作。就我所知,深圳城市规划从来没有只针对户籍人口,以前说是服务于城市“总人口”,从2000年后就是以城市常住人口为主要规划服务对象了。

    年来,国家住建部以及国家统计局也都要求城市规划及城市统计指标的计算,要以常住人口为依据,所以面向城市常住人口是目前城市规划相关规范所要求的。在城市常住人口中,深圳长期以来是户籍和非户籍比例倒挂,这在全国比较特殊。目前北京、上海的常住人口中也包含大量的非户籍人口,比如上海2014年 2400多万常住人口中,非户籍的接近1000万人。所以,虽然上海户籍和非户籍比例没有倒挂,但常住人口中非户籍人口规模总量甚至超过了深圳。

 

    既然不是按照户籍人口进行城市规划,为什么教育、医疗等公共设施还是不能满足需求?我个人认为这其中有规划滞后的原因,也就是深圳城市发展都大大超过了规划预期。比如上版的深圳总体规划,规划到2000年的深圳人口规模是480万人,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深圳常住人口超过了700万人。深圳现行的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人口规模是1100万人,而2010深圳六普人口已经超过了1000万人。

 


    徐老还提到深圳的人口密度,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做过调查研究。市六普办委托我们做过一个针对全市700多个社区的人口密度研究,主要是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现状并预测未来。您刚才谈到上海的例子,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三万多人,深圳土地总面积大约两千平方公里,按1000万人计算,人口密度是5000人/平方公里;深圳划了生态线,最大可建设用地占不到一半;简单按一半的建设用地来算,深圳建设用地人口密度约为10000人/平方公里;而城市建设用地中的居住用地,大概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四分之一,这样算来,深圳全市居住用地人口密度已经超过了40000人/平方公里。针对全市700多个社区的居住用地人口密度分析,发现深圳2010年居住人口密度最高的社区超过了20万人/平方公里,超过10万人/平方公里的社区有几十个。

 

    目前,深圳建设用地的开发建设已经接近底线了,也就是说能建的都建的差不多了。在这样的空间条件下,我们根据全市密度分区对深圳的宜居城市人口规模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如果要保持一个适居环境的话,那么深圳人口规模不宜超过1600万人。最后,关于如何给深圳农民工解决户籍的问题,我认为有必要去做一些更深入的调查研究,比如通过问卷等调查方式,深入了解一下在深农民工的意愿,什么人想长期留下来?有多大比例,这将为下一步的政策制定提供重要的支撑。因为农民工在老家有地、有房子,在外面挣些钱可以在老家盖更好的房子,打工挣些钱后回去后可在当地过上比较优越的生活。所以不一定都想成为深圳户籍居民。对此我不太确定,所以建议做些更深入的研究。谢谢!

 

 

 

 

 

牛慧恩    深圳大学城市建筑与规划学院博导、智库百人会成员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