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库百人会 > 智者活动

智者活动

康国洲:拨动行政审批改革之弦还有很大的难度

更新时间:2016-11-04

近期我们正在为一个区政府做行政审批改革咨询,当我们兴致勃勃带着“公众参与”的“手术刀”来到区政府时,是想通过把行政审批部门,被审批社会组织、团体及个人,第三方咨询机构三方共同放在一个平台进行充分沟通、探讨,从而找到改革的关键路径及节点,形成一套可被多方认可的改革办法,我们称之为“改革对对碰”。但相关改革职能部门是个不想上手术台的“病小孩”,一封简单的介绍信,我们两个月没拿下来,更谈不上跟改革职能部门直接沟通了。我想,一定有一些问题是我们不便于深刻进去的。“手术刀”不与“病灶”接触,何谈改革。

 

我们不妨从需求的角度问一问:谁最有改革需求?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老百姓的需求出发,显然,中央政府与老百姓更有改革需求,地方政府从利益角度来看,并不具有明显的改革需求,这由现实利益格局决定。

 

从专业角度出发,地方政府是以现有行政审批标准与流程的制定者,是改革队伍是最专业的团队,我们常常说改革很难,是站在中央及老百姓的角度去考量而得出的结论。其实站在地方政府的角度出发,改革其实是一件再容易不过的事情,是真真意义上的改革生力军。我们要做的是如何让这一支专业化改革团队如何真心实意投入到改革浪潮中去,这是一个技术问题。

 

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出发,影响政府行为最现实的方法是奖罚与舆论。对地方政府实施奖罚的是中央政府,奖罚标准与尺度的把握来自精准的绩效评价体系。如何评价地方政府行为是摆在中央政府面前的难点。这里面存在一个信息来源是否对称的问题。现实是,中央政府获取地方政府政绩的主要渠道是工作汇报。

 

可喜的是,这次四中全会为我们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其中“公众参与”等词汇高频度的出现说明中央政府正践行高度接地气的改革举措。所谓地气,就是社会经济民生的现实需求。地方政府行政审批改革的实效如何,就看社会经济、民生的利好指标。中央政府可以对地方政府这样说:

 

改什么,如何改,是你们的问题,我们要考查的是改革后的经济民生实际效果,并且评价社会经济民生的指标信息直接来自民间而不单单是地方政府的汇报。

 

因此,行政审批改革有了抓手。其一是中央政府强烈的改革需求;其二中基于来自民间的社会经济民生的评价指标体系。需要解决的是如何打通中央与民间的信息渠道,构建中央与老百姓的互动交流平台。

 

基于中央四中全会的精神,如何拨动行政审批改革之弦,我们有理由期待。

 

 

(康国洲:深圳市公众力咨询机构项目负责人


本文是嘉宾于2014年10月25日在由深圳市社科联主办、马洪基金会承办的第三期改革沙龙“法治全境下的行政审批改革”上的发言,已经作者本人校阅。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