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关于我们 > 最新动态

最新动态

【南方日报】从官员到学术机构“掌门人”,再到推动政府服务民间评议“幕后推手” 官民跨界者”李罗力

更新时间:2014-11-11

人物简介:

    

    李罗力,67岁,曾担任深圳市府办副主任、信息中心主任、市委副秘书长(兼市接待办主任)、综合开发研究院(脑库)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现任中国体改研究会副会长、马洪基金会理事长、著名经济学家。

    

    无论哪次、在什么场合见到李罗力,他都很“抓人”。这不仅是他身材高大、声音洪亮,而且他似乎有种令人能“打起精神”的气场,尽管他马上就要67岁了。

    

    来深圳近30年,从政府官员到学术机构“掌门人”,再到民间评议“带头大哥”,李罗力的身份一直在变化:

    

    他负责接待“小平南方视察”,又临危受命带深圳“脑库”走出泥潭。而上月底,当深圳首个民间评议“2013年度政府公共服务白皮书‘金秤砣奖’”引发外界高度关注时,细心的人发现幕后“推手”正是已退休的李罗力。

    

    “他只要决定做一件事情,就一定要做好,这几乎是一种个人风格”,“心态开放,乐于与各类人士交流,官方和民间都比较认他。你可以说,他是个跨界的人。”一些与李罗力打过交道的人说。

    

    约访那天,李罗力身着牛仔裤、黑休闲外套,站起便大步开迈,坐下便侃侃而谈,说到兴头上,时而大笑时而手舞。“无论哪种身份,我实际都是在做同一件事儿,就是如何整合资源,推动社会进步。”李罗力说。

    

    “我站在小平后面,他一讲话我便按了录音键”

    

    【尽管上面有“不录音”的指示,但站在后面的李罗力,从邓小平一开始讲话便按下了录音机按钮。“可以肯定,小平视察南方讲话中至少六成以上都是在旋转餐厅发表的。”李罗力至今觉得自己是中国各省市成千上万“接待办主任”中最幸运的一个。】

    

    李罗力是“老三届”,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已届而立的他成为首届考入南开大学的学生。文革动乱10多年,李罗力上山下乡,到部队到厂矿。为了“抢回耽误的青春”,他决心“把本科生研究生一起拿下”(当时正值国家人才急缺,政策允许本科生同时考硕士生)。

    

    攻考研究生的日子里,他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四五点便起床苦读。大一就考取了南开知名教授、著名经济学家魏埙先生的研究生。师从魏埙,李罗力毕生难忘:“魏先生治学严谨,谦逊正直,兢兢业业。文革时期我在煤矿工作时,所树立的‘不要问社会给了你什么,而是你为社会做了什么’的人生信条,在魏先生那里再一次耳濡目染。”

    

    1982年9月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后,李罗力先后任本校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和国家物价局物价研究所副所长,并于1988年调至深圳,相继任市府办副主任、市委副秘书长(兼市接待办主任)等职。正是在这里,他全程接待了一位伟人,并亲历了一场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1992年1月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小平南巡”。

    

    “那是1991年底,我兼任市接待办主任不久,市委接到‘上面’通知,说要准备接待中央‘大领导’。消息极其保密,我也不知道谁要来。”但看到时任市委书记李灏亲自召集会议、周密布置,李罗力觉得这个“大领导”非同寻常。

    

    秘密不久揭晓,是邓小平。“很多人以为邓老是以国家实际最高领导人的身份来深圳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但实际当时给省委下的通知明确讲这次过来就是‘休息’,而且强调不听汇报、不做指示、不讲话、不合影、不题字、不吃请、不见报,所有陪同人员包括省市主要领导,也一律不许录音,不许拍照等。”

    

    李罗力说,当时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都陷入低谷,再加上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瓦解以及西方政治、经济封锁,中国的困难前所未有。党内一些左的观点开始被放大,这让李罗力对“特区”这个改革开放产物的命运也深感担忧。

    

    但令他和所有人没想到的是,邓小平来到当时深圳最高地标的52层国贸大厦楼顶的旋转餐厅,一看到深圳繁华景象时立即激动了,并在李灏介绍了几句的深圳情况后,滔滔不绝地讲起来,还不断用手势加强表达的情绪,“手指都在微微发颤”。

    

    “很多人对此感到措手不及,而我站在他后面,他一开始讲,我就按下了录音机的按钮,完整地录下来。”在李罗力记忆中,讲话持续了至少四五十分钟。后来他整理现场录音并核对后来正式发表的文件,“可以肯定,小平南巡讲话中至少六成以上都是旋转餐厅发表的”。

    

    李罗力认为,这证明“南巡讲话”早已深藏邓小平心中,是经过反复思考、深思熟虑的思想和观点,并且想在此次行程中说出来,只是何时何地讲却不是他本人或其他人刻意安排的。

    

    “我可能是中国各省市成千上万‘接待办主任’中最幸运的一个。从邓老乘专列到达深圳,到从蛇口港乘船离开去珠海,他在深圳的所有重要活动,我几乎都在场。”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步子要快一些。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直到现在,李罗力回忆起,仍然感觉“振聋发聩、无法形容”。此后,中国的改革开放由“以改革为主”转变为“以开放为主”,进入到“以开放促改革”的第二个历史阶段。

    

    “民间和主流机构力量结合是趋势”

    

    【要改变政府自说自话,李罗力把重点放在“评议政府”上,认为民间和主流机构力量结合将是一种趋势,而他过往的经历能更好地拿捏官民之间的平衡点。“你可以说他是跨界的,所以大家愿意推他做‘武林盟主’。”一位民间人士说。】

    

    改革开放政策确定后,一些国际友人提出中国不能只有政府内部声音,便给当时的中央主要领导建议建立大型智库,著名经济学家马洪负责主持此事。“当时马老觉得应建在前沿城市深圳,受到了政府高度关注,在用地和经费上都给予大力支持。”李罗力说。

    

    这就是1989年国务院批准成立的我国首家国家级民间研究咨询机构综合开发研究院。由于起建规格高,国内一流学者专家集结,被称为“中国脑库”。但初期是官助民办形式,层次虽高但经验不足,不久便出现生存困难。

    

    1992年,市政府将其作为事业单位,并在隔年决定派出一位有一定级别、有管理研究机构经验、本身又是学者的官员。李罗力成为合适人选,开始出任研究院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直至2006年7月退休。

    

&n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