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关于我们 > 最新动态

最新动态

智者观点|范志明:灾情应急社会救助一定要专业化运作

更新时间:2020-03-10

      摘要:一边是十万火急向社会求救,一边是救助物资送达后的大量积压和浪费,这就是大疫面前,我们的医疗机构和我们的社会所面临的尴尬。特别痛心的是,由于大量医疗救助物资的姗姗来迟,许多一线医务人员在此期间受到了感染。不仅他们失去了生命,也撼动了部分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的医学信念。这就是这次疫情的最大损失和最大教训。


一、检视医疗物资储备与社会救助制度衔接已是刻不容缓


      这次新冠疫情爆发,一月底的时候就看到很多医疗机构发出信息向社会求助医疗物资。原来以为是小型偏远地区的局部行为,直到武汉中心疫区的医院也发出求助信息,甚至包括深圳第三人民医院这样的“发达地区”、“唯一定点”、“相对少量病患者”的城市,在大疫来临时,也是紧急向社会求助医疗物资。我猜想这次疫情的规模确实是难以想象的,其危害性远远超过了当年的sars和汶川地震。


      从基本常识来看,这些医院所求救的医疗物资,大部分属于专业资源,如口罩、防护服、消毒设备等,我们的医院和医疗机构理应都有自己的采购供应系统,他们有困难,应该向专业的采购供应系统求助。现在新冠疫情来了,这些专业机构的求助信息一时间大量传递到社会,一是造成民众的恐慌,二是造成社会资源调动的混乱,导致社会大众以不同的目的去争抢医疗物资。而另一方面,当大量的医疗救助物资送达医疗慈善接收单位——某红十字会时,他们有限的能力和管理混乱,又导致了援助者的“爱心资源”——医疗救助物资大量积压和浪费在红十字会。一边是十万火急向社会求救,一边是救助物资送达后的大量积压和浪费,这就是大疫面前,我们的医疗机构和我们的社会所面临的尴尬。


      特别痛心的是,由于大量医疗救助物资的姗姗来迟,许多一线医务人员在此期间受到了感染。不仅他们失去了生命,也撼动了部分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的医学信念,这是这次疫情的最大损失和最大教训。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一家名为“直接捐赠”的社会救助机构,却迅速启用他们自己的储备救助物资,从美国直接将援助物资送达到武汉现场。


      很遗憾,我们在SARS期间和汶川地震中所犯的错误依然在反复重新上演,我们的社会救助体系在大疫面前如此薄弱不堪一击,现在确实到了需要重新梳理,重新整治社会资源的时候了。


二、大疫面前的信息透明和官民互动应该更加有序有效


      如此巨大的公共卫生事件来势汹汹,而有些官方的行动,尤其是有些媒体的表现可谓火上浇油。不仅出现了严重打压言论自由的行为;更出现了个别官员的错误数字表达、防控意识和防控常识的低下;甚至在“被训诫”的李文亮医生由于疫情感染而不治身亡时,个别官员的慌张失据;后来还有很多政府应对疫情不力的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舆论的混乱,以致某些政府部门成为了民众泄愤的靶心。


      其实,真实和科学是此次疫情最重要的“消毒剂”,道歉和接受批评能够网聚人心。让医学专业的人说话,让事实说话,这是很多国家、很多群体事件证明是最有效的方式,对照香港、新加坡、美国,在大疫面前都是专业人士与政府人员同时参与,以理性和专业性应对,而我们的表达只局限在“英雄主义”、“大无畏精神”、“听从指挥”方面,可以说是很单一的“精神鼓励”手段,而缺乏理性、科学的应对方法,其效果当然大打折扣,甚至引发社会大众的反感和抵制。


      另外,政府与各种媒体之间要形成良性互动。大家的目标和诉求一致——早日控制疫情。官方应当清楚地认知到自己掌管的媒体的作用范围,可以指导非政府媒体以及自媒体,在各自领域发挥影响和作用,包括传播知识、号召捐款、遵守规定等方面。而不仅仅是进行所谓的“正面报道”,或进行低级地“监督”——删帖和封群,这反而引发了社会的对抗情绪和猜忌。



作者 范志明 系龙华区好青年公益文化交流促进中心理事长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