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成果集锦 > 马洪智库视角

马洪智库视角

樊纲:中国经济增速回归正常

更新时间:2014-11-25

                              

                樊纲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资料图片) 

 

深圳商报驻京记者 宋华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国内外机构纷纷调低了今年及未来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测。“中国经济增速正在回归正常”。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近日在北京、厦门两地参加经济会议时表示,经过几年调整,中国经济基本实现了软着陆,他预测中国经济今年的增长在7.4%左右,并直言目前中国在处理的问题,都是过去10年中,两次经济过热造成的后遗症,“可以预见,中国不会再出现新一轮的过热。”

 

1、两位数的增长,对中国来说从来都是过热的增长

 

    对于中国近年来出现的经济增速放缓,一个通常说法是中国经济告别了两位数的高增长时代,进入一个高中增长、中低增长,比较低的增长时代。在北京“中国经济50人论坛长安讲坛”上,樊纲对此表示不认同。他说,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经济过去三十年绝大多数时候不是两位数增长,过去十年有两个时期出现了两位数增长,分别在2004年~2007年和2009年~2010年。而且过去二十年经济发展显示,经济增速超过9%一定出现通货膨胀,超过10%,一定既通货膨胀又资产价格膨胀。

 

    随后受邀参加在厦门召开的第六届今日经济大会时,樊纲发言指出,“两位数的增长,对中国来说从来都是过热的增长。一超过10%,要么是股市泡沫要么是楼市泡沫,2007年我们的增长速度到了14%,结果股市楼市都泡沫。”樊纲认为,目前中国在处理的问题,都是“过去10年中,两次经济过热造成的后遗症。一次是2004年到2007年,非常过热。之后的2008年,经历过一轮调整,没想到当年底美国爆发金融危机,20国会议大家一致同意采取刺激政策,要拖住经济。”中国政府采取了措施,“现在回过头看,刺激政策大了点,4万亿还是小事,最关键的在于地方债务。这直接导致了2009年、2010年的第二次过热。”

 

    樊纲表示,目前的产能过剩、银行坏账等问题,都是这两轮过热的后遗症,现在正慢慢消化。“不过庆幸的是,中国比较早就‘退出’了刺激政策,因此泡沫还不是特别大。”“而现在的增速,就属于正常水平,由此可预见,将来中国不会再出现新一轮的过热,政府也不会再刺激经济。”

 

    樊纲对比数据称,经过几年调整,中国经济基本实现了软着陆,房地产市场也是软着陆,不会出现断崖式下跌,许多产业都在逐步恢复。硬着陆就是崩盘危机,大面积倒闭破产,血本无归;软着陆的话,如果早早兼并重组,还能收回本,这就要求做调整。他预测,中国经济今年的增长在7.4%左右,并直言“我们已经回到了正常增长,可以预见,中国不会再出现新一轮的过热,政府也不会再刺激经济”。

 

2、“十三五”,中国的潜在增长率为7%-7.5%

 

    樊纲认为,好的正常增长是实际增长速度与潜在增长率基本吻合,即充分利用了潜力,没有通货通胀,也没有产能过剩。“现在发展经济学归纳四个大的要素:劳动、资本、知识、制度”,樊纲从这四个方面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

 

    樊纲不同意劳动力短缺和人口红利已经消失的看法。他认为,客观来说,在老龄化逐步提高的过程中,劳动力总量还能延续5~6年的增长。但有两个因素会抵消劳动力总量增长放缓的趋势。首先,中国还有30%甚至更多的农业劳动力可以转化。其次,最近这几十年计算经济增长模型时必须用人力资本的概念替代劳动力的概念。目前虽然劳动力少一些,把人力资本加进去,综合起来对经济增长仍有贡献。这些年中国教育有长足进步,我们把今后几年退出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再计算新进入的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据估算产生出潜在增长率是7.1%。

 

    对于资本,樊纲表示乐观:“我们不缺资本。从储蓄率看有点资本过剩,但并不是说我们富裕了。每年占GDP50%的储蓄主要不是家庭储蓄,而是政府和企业。”他表示,如果这些储蓄不投资就会变成外汇储备,所以国家近年来鼓励企业“走出去”进行对外投资。今年是中国对外投资进顺差元年,我们对外投资,直接投资称ODI,比外国人对我们的直接投资FDI要多。今后要改革降低储蓄率。假定“十三五”规划能够提高居民收入,改革社保体制,大概一年降低一个百分点的储蓄率,预计6~7年后中国还能保持30~40%的储蓄率。

 

    樊纲认为,四个因素中最关键的问题是技术进步和制度改革。他分析,中国经济发展最初二三十年就是学习、引进、消化、吸收、模仿、山寨。但是现经过二三十年,中国企业越来越多走进前沿,接近前沿了。教育的发展也达到一定程度,因此创新这一因素可能在未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会比过去要大。

 

    樊纲认为,创新不仅仅是技术进步,还包括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阿里巴巴就是一个很好的商业模式创新例子。今后这些创新一定会对中国经济增长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不同意一些媒体、学者天天唱衰中国企业,说中国企业不行。中国民营企业天生在夹缝中生存,本身就弱小,走到今天很了不起了,现在仍在壮大。今后的发展潜力也还在,可以预测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会提升。”

 

    他总结,劳动力因素和制度改革对经济增长仍有贡献,但贡献率有所降低,而知识进步和资本两项因素的贡献率会比过去大。综合各项因素的出的基本结论是,2016年到2020年中国的潜在增长率为7%~7.5%。这个数比起国际组织的估算值是比较低的,经合组织2013年发布的数据是2012年~2017年中国潜在增长率为8.9%。汇丰银行今年上半年预测,中国2018年到2022年潜在增长率会在7.5%~8%。

 

3、当追赶指数达20%时,要小心绕过中等收入陷阱

 

    樊纲指出,中国人均GDP今年大概7400美元左右,接近中等国家收入,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美国、日本人均5万美元左右。按照去年的经济数据测算,中国对美国的追赶指数大约是13%,即中国人均GDP为美国人均GDP的13%。

 

    差距大的时候潜力也比较大,潜在增长率也比较高。如果中国经济按照每年7%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追赶指数大约在26%多一点。如果按照8%的增速则追赶指数接近30%。赶超指数还取决于美国的增长率。如果美国经济增速为3%,中国增长7%,到2020年追赶指数只是25%。假定美国增长2.5%,中国增长8%,追赶指数才能接近30%。30%是世界经济学界普遍认为比较难的一个坎。

 

    当追赶指数达到20%的时候可能就是面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时候,经济容易停滞就过不去这个坎。美国一般预期有3%的增长。所以今后五年到十年是中国能不能越过30%这个坎的重要一个时期。“我们现在正处在<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