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成果集锦 > 马洪智库视角

马洪智库视角

大湾区 | 郭万达:创新的链条很长,要把周边城市的因素带动起来

更新时间:2019-01-02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深圳有着独特优势———创新。近日南方都市报就“深圳如何引领创新”这个话题对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马洪基金会副理事长郭万达进行了专访。郭万达表示深圳有活力、有人才、有产业集聚,应该发挥创新的引领作用。创新需要完整的生态链,深圳应该引领周边城市带动创新因素,打造协同发展的区域创新体系。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城市之间基于市场需求、利益分享、平等互惠的原则,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创新与协同


深圳优势:创新、总部企业群、高效政府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在粤港澳大湾区里,深圳的优势是什么,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郭万达:第一,深圳本身是现代化的、创新型的、国际性的大都市,在大湾区里,深圳是非常有活力的。深圳与其他城市不太一样,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人口来自五湖四海,文化是开放的。移民的创新、改革的基因和精神与其他城市都不太一样。这是深圳很大的优势和特点。第二,深圳的企业相对是民营化的,产业相对轻型化,体制更市场化。深圳的产业很丰富,产业的链条也很长,深圳的企业大多都是“种植型企业”,总部是在这里“长”出来的。很多企业都是总部在深圳,辐射到别的地方。总结起来,就是市场化程度比较高,企业竞争优势比较大。第三,深圳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比较有效率。政府效率高,营商环境比较好。


深圳有活力,有人才,有产业的集聚。我觉得,深圳在创新上应该发挥引领的作用。不仅自己要发展,还要发挥外溢效应和其他城市共同发展,让大湾区城市之间能够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和发展格局。这也符合深圳的利益,深圳也有这个愿望和需求。除了政府发挥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作用,企业家的作用也很重要,深圳还要发扬企业家精神,大力培育企业家。像华为的任正非到东莞松山湖投资了,也把企业家的精神带到东莞了。


协同发展:园区、人才政策等形成关联


南都:有研究报告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目标应当是打造一个世界级的科技创新湾区。深圳可以如何发挥创新的优势,与周边城市协同发展?


郭万达: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第一,区域创新体系的协同,有政府、有大学、有研究机构、有企业,怎么协同起来?比如大学是广州的、香港的,企业在深圳,制造在东莞,这就是创新的协同效应。第二,要有创新的生态链。有风险投资、有创新的成果转化、创新的人才、创新的数据交易。创新有很长的链条和因素,深圳要把周边城市的这些因素带动起来。第三,要有创新的产业集聚、人才的集聚、资金的集聚。


深圳要和周边城市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相互外溢的集群,这就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协同问题:一是深圳的园区和别的园区怎么形成关联,深圳的人才政策怎么与其他城市的人才政策形成关联。二是深圳创新企业的总部与分中心的关系,像腾讯总部在深圳,微信团队在广州。三是深圳的创新型研发机构怎么在周边城市发挥作用,像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这个平台做得不错,它不仅可以为深圳的企业做研发,也为大湾区的东莞、惠州等城市的企业做研发,深圳这种新型科研机构有很多。深圳的风险投资,也可以辐射到周边城市。



城市关系


基础设施、城市环境 展开良性竞赛


南都: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中,深圳与其他城市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郭万达:第一,是分工和合作的关系,是基于市场需求、利益分享、平等互惠的原则。这是很重要的。第二,是开放容纳的关系。大家是相互开放的、相互容纳的,应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无论是人口、企业、产业,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可能人住在深圳,在其他城市上班;也有可能是惠州人,在深圳上班;深圳的企业可以去佛山,佛山的企业也可以到深圳。第三,深圳与其他城市存在着竞争和竞赛关系。市场是有竞争的,这是避免不了的。市场的竞争是良性的,符合市场规律的。竞赛是城市之间的基础设施和环境比赛,这也是良性的互动。


用好港澳创新、旅游休闲、金融等资源


南都:深圳如何加强与广州的合作?


郭万达:深圳与广州之间将来应该有更多的开放、包容、合作。特别是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这条走廊就是一条扁担挑着两头,一头一尾中间还有东莞,深圳这边可以延伸到香港,广州这边可以延伸到佛山。扁担两头要均衡,不能一头重,一头轻。均衡怎么来,还是要靠市场主体。同时,政府尽可能创造一个公平的环境。在打造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上,在一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上,在大湾区里广州和深圳都是核心城市,要更多地发挥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1+1大于2的作用。


南都:香港、澳门有哪些优势可以与深圳互补?


郭万达:广州、深圳、香港、澳门都是大湾区的核心城市,都有各自的功能和作用。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深港合作是天然的,无论是产业、人才还是功能,直接相互影响。香港有那么多好大学和全球创新资源,深圳和香港的合作,可以迸发出很多创新的活力。深圳与澳门看着距离远,随着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的开通,加上码头邮轮,以及大湾区的轨道交通建设,交通便利了,地理空间不再是问题。深圳与澳门在政府层面已经合作很多年了。澳门是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发挥澳门对大湾区旅游人才的培训作用,做出一站式旅游会展,也是很好的互补。澳门的一中心一平台,与深圳走出去的能力结合起来,能产生很好的效应。深圳的金融中心和澳门的特色金融发展结合起来,也能产生很好的合作机会。


深莞惠都市区的示范作用


南都:在产业发展上,深圳与东莞、惠州形成了产业链的相互配套,三个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协作对于大湾区里其他城市的发展能产生什么积极影响?


郭万达:深莞惠的合作与大湾区其他地方不太一样,深莞惠的一体化做了很多方面的事情,深莞惠的城市分工、产业关联、紧密度比其它城市更强。深莞惠事实上已经形成了深莞惠都市区或都市圈。深莞惠成本的差异,使得它能够在产业分工、城市功能上形成互补。深圳肯定是成本最高的,其次是东莞和惠州,它是阶梯式的。这三个城市之间的协调机制也摸索出了一些经验。三个城市在产业之间的关系、城市之间的关系、机制之间的关系,对大湾区其他城市都有很重要的影响和示范作用。


南都:深圳与佛山、肇庆、江门等距离相对较远城市应该如何加强合作?


郭万达:在大湾区里有核心区、辐射区,还有带动区。现在是一小时工作圈、三小时的工作圈。城市之间基础设施的合作非常重要,虽然城市距离远,但是互联互通后,产业仍然可以合作,人才、资金也可以合作。像佛山、肇庆也有很多深圳企业去。


南都:深圳除了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里的城市合作,也在带动大湾区外的河源、汕尾两市发展。这对于深圳来说意味着什么?


郭万达:除了深莞惠,还有河源和汕尾,即3+2。例如,深圳在汕尾有深汕特别合作区,大都市圈的城市功能和产业都是有关联的,河源和汕尾在大湾区9+2之外的辐射半径里。


南都:随着广深港高铁、穗莞深城际、深中通道等项目建设的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网络日益完善,对于深圳发挥在大湾区中的作用有什么积极意义?


郭万达:第一,交通改善了,要素流动更方便了,深圳就能更好地拓展发展空间。第二,生产便捷了,要素的价格相对也降下来了。相对来说,深圳的成本也降下来了,竞争力就提高了。第三,交通更完善了,生活更方便了,市场也更大了。深圳能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