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成果集锦 > 马洪智库视角

马洪智库视角

樊纲南京开讲:中国新时代经济增长可期,好企业更有未来

更新时间:2019-01-02



      10月31日下午,由南京市经信委主办,苏商传媒、苏商学院承办的“2017南京企业家大讲堂”在南京火热开讲,全市1200多名重点企业负责人参加了此次活动。著名经济学家、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马洪基金会名誉理事樊纲登台布道,从当前中国经济最热的话题入手,把脉经济走向,研判商业变革。关于经济增长和企业转型,关于产业升级和楼市投资……他高屋建瓴的演讲,为现场嘉宾带来了一场思想盛宴。苏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苏商学院董事长俞文勤表示,刚刚闭幕的十九大,为中国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定调”,并正式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政经新周期正在发生着一系列全新的重大变化;值新时代、新征程开启之际,樊纲先生的到来,不啻为一场及时雨。据悉,受苏商平台之邀,这是樊纲先生第二次来到江苏为广大苏商授课



以下为樊纲现场演讲实录(精选):


1、中国经济是软着陆




中国经济是否触底?


      2011-2016年,这六年来中国经济一直在下滑。去年有人就问,中国经济2016年是不是下滑到底了?我说,2016年到没到底,得看2017年。如果2017年比2016年更低了,说明2016年还没有到底,2017年进一步探底;如果2017年比2016年高一点,那么也许可以说2016年到底了。


      今年增长率达到6.8,是有可能的,比去年略微高一点,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经济这一轮的下滑已经探底。但是探底不等于反弹,不等于是V字型。现在可能是L型,这表示还得在底部徘徊一段时间。


      但是无论如何,我们现在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僵尸企业、库存积压、产能过剩、过高的杠杆率、债务高企问题等等,这些问题还需要一段时间来加以清理和解决,只有如此,底部徘徊才能够结束。


经济过热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是结构性因素。10%以上的增幅从来就不是中国的正常增长,9%以上就已经开始过热了。7%到9%之间属于正常增长,我们过去是9%,到8%以下、7%左右都是有可能的。劳动成本、环境成本等这些长期的结构性因素,会把正常的增长水平调低一点,但不至于调到6点几。


      其次是周期性因素。周期性因素指的是过热带来的后果。我们现在所遇到的产能过剩、库存积压、债务问题,都是典型的经济危机或者经济箫条时期的情况。所以,我们现在处理的这些问题有很大一部分是典型的周期性问题。一切周期都是由过热引起,只要出现过热就出现一次危机,就出现一次周期。


      由过热产生新一轮周期,那么是什么引起过热呢?包括两方面因素,要么就是技术进步,要么就是制度变革。


      经济周期没有时间规律,比如美国二战以后,基本没有出现大的周期,50年出现一次周期;而有的可能很快,七八年来一次周期。过去唯一可以说有时间规律的是当年马克思说的为什么会有周期?是因为企业的折旧期是8年,因为7-8年企业要折旧,造成投资高涨,出现一次周期——企业折旧、过热、箫条、再复苏。为什么大家更新设备、折旧在同样的时间?马克思解释说,是因为技术进步导致大家都换一次机器,包括现在说互联网,大家可能都换过一次互联网,七八年左右大家都到了一个折旧期,到时同时换机器,就会造成一次投资高涨。


企业如何应对经济周期?


      我们今天主要讲企业的问题。我们的企业债务率是世界上最高的,企业债务和GDP的关系现在是160%。简单对比一下:日本企业负债率只有80%左右,社会总负债率是400%,我们总负债率是240%。我们总负债率是相对低的,但我们是企业负债率很高。


      此外,在经济下滑时期,企业普遍融资难,这跟负债率、负债额都是相关的。


      我们是软着陆,能实现软着陆不是任何一个经济体都能够做到的。必须满足两个前提条件:第一个条件是在经济高涨的时候,你能够比较及时地采取一些措施抑制泡沫的过度膨胀;第二个条件是我们不光使用经济手段,还使用行政手段,这跟其他国家不一样。


      再说到当前的经济,今年6.5%、6.8%应该是没问题。至于明年是不是比今年高,这还不一定,今后这几年应该是高高低低、低谷徘徊,不一定总是往上高,也许低一点,这是有可能。


      最后我还想说一下正确分析周期性因素的作用。我前面讲的这些,主要想表达一个意思,就是中国经济不会总这么低,经过这轮调整之后还有下一轮的增长,但愿不再是过热增长,恢复到正常增长就可以了。


      对于企业来说,各种产业进行重组、调整以后,订单会向某些好企业集中,使一批好企业能够长期发展,恢复到正常水平,这是我们想看到的结果,但我们现在实际上没有达到正常增长的水平。


中国经济是否还可以长期增长?


      大家现在都关心中国经济未来怎么样,我个人还是相对比较乐观的。尽管我们现在面对很多新挑战,但我们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的水平仍然很低,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很大。而差距就是潜力。经历这轮周期,我们吸取了很多的经验教训,我们的各种产业进行了盘整,各行各业逐步走到了科技发展的前沿,虽然还有很多没有到前沿,但是接近前沿。下一轮我们有更多高新科技、更多创新,我们将有质量的增长。所以,大家要有信心,中国的故事远远没有结束。我们还有10年、20年更长时期的正常高增长,也许现在是7%左右,过几年6%左右,5%左右也是高增长


      我们国家要想追上去,要想发展,其中一个重大前提就是稳定。经济要稳定,不能大波大动。最好是稳定在正常的百分之多少的增长,然后就是社会稳定,政治稳定。十九大向大家表明我们的政治稳定。在这样的体制下,稳定在这样一个结构上,大家还是比较乐观的,我们能够持续发展,相信在座的企业家都是赞同的。



2、借“十九大”东风,将供给侧改革进行到底



      供给侧改革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其实,供给侧改革和十九大提出的高质量增长有很大的关系


      供给侧多数情况属于长期问题,它涉及经济增长、体制改革、创新驱动、生产力提高等,而且不可预期。所以供给侧改革就是着重把大家的注意力转移到这些根本性的问题上来,先不要刺激需求,而是关注到这些根本性的长期的发展问题上来。


      但是,这不意味供给侧就不存在短期问题,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的那个报告里面,话锋一转,提出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改革是很艰难的,涉及到各种利益群体,有一些利益群体是非常有权势的利益群体,改起来不容易。但是中国一定要坚持下去,借着十九大的东风进一步改下去


产业向中高端迈进,集中度将越来越高:

 

第一,不存在绝对的好坏产业之分。大家都在关心着产业发展,总有人问中国今后哪个产业好?我通常会反问,你给我说说哪个产业不好?产业要集中,不是所有的产业能活下去,哪个产业好不等于你好,但是哪个产品好仍然是好产品。即使在中国这个产品饱和了,国外还有人需要呢。我们还可以为他们生产,怎么那产业就不好了?所以,不存在绝对的好坏产业之分。


第二,向高附加值的中高端迈进。我们中国现在确实是成本高,但是成本高不等于不能发展这个产业了,只不过是说,你可能做不了这个产业的低端部分,但必须向附加值高一点的中高端迈进,这就是所谓的转型。


第三,我们要面对环保的约束。我们不愿意在脏乱差的环境下生活了,就像雾霾,以前大家不觉得是什么问题,但是现在就觉得那是问题了。


最后,产业集中度会提高。你不要再指望这个产业当中几千家、几个万家企业在竞争了,一定要逐步集中。发达国家经济都是这么过来的,都要逐步逐步集中。所以要主动地兼并重组,好企业兼并重组别人,差一点的企业主动被别人兼并重组。兼并重组不能老提规模小、没有能力创新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



3、最重大的推动力量将来自消费增长



      中国下一阶段经济增长的一个重大支撑点,或者是重大的推动力量,就是消费的增长,中国开始进入消费增长的阶段了。


      消费的增长本身是收入增长的结合,但是与此同时,也是各种因素的一个综合结果,今后的大的趋势一定是经济结构朝着消费拉动的方向变化,服务业的消费会迎来一个更快地增长。


      因为过去我们的消费太低了,2012年,居民消费只占GDP的30%,我们比所有的国家都低一大截。看到这样的数据大家就应该有信心,中国人不能老这么低消费,消费增长一个百分点,大家想想多大的市场?这个市场是全方位的,各种产品都有。能不能在1%的增长中获得一块蛋糕?这就是我们的增长潜力。


中国为何长期处于高储蓄低消费阶段?


      中国消费力为什么不高?其中高储蓄是很大原因。中国的储蓄率不光是居民储蓄率高,企业储蓄率也高。


企业储蓄率为什么高?


      第一,中国的企业大多是民营企业,利润并不是很低,但是分红后还得给自己再交一次税,再加上民营企业本来缺钱,贷款也难,它要不断地要找投资,所以导致储蓄率高。


      第二,中国居民这几十年来高储蓄,但是没有人花钱。加上我们这几十年有一个特殊情况,叫做未富先老。此外,老龄化的加剧,导致没有高消费。


推动消费增长的其他八大动力也逐步在显现:


第一,收入持续增长。连续多年,我们个人的收入增长快于GDP增长。


第二,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普遍增长。农民工的收入增长在这几年速度非常快。


第三,社会保障有了长足的进步。现在农村也有了新农合、新农保,应该基本上覆盖了。现在城里的即使低收入阶层,退休以后基本没有什么太大的后顾之忧。


第四,消费信贷有所发展。消费信贷现在成为信贷中的最大的项目,以前很难想象的,中国好像没有什么消费信贷,这几年互联网金融、大数据把这一件事给打开了。


第五,发达国家的示范作用放大假日旅游带来了巨大的消费市场。


第六,迁移性需求。农村的人到县城买房子,县城的人到地级市买房子,地级市到省城买房,省城的到大城市买房,每买一次都装修一次,在这种跟城市化相关的迁移过程当中,消费还在继续,因为我们城市化还在继续。


第七,精神消费、娱乐消费、健康消费等在增强。健身、体育等等。消费呈现出多样化、精细化、功能化、仪式化,这是我们低消费阶段所不具备的东西。


最后,退休需求大增长。很多人在讲养老消费,但是现在人的寿命都普遍提高,60岁退休也正健康着。医疗发展之后,将退休人群的消费带动起来了,对消费结构的变化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4、呼吁赶快实行房产税,现在是发展大城市群的阶段



      中国房地产市场最近一波变化最突出的是两极分化,一线、二线城市房价地价飞涨;与此同时,三四线城市高喊去库存,但房子卖不出去


      这一轮宽松房地产政策的实施,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人的自有住房率变高了。农民家家有房子,城市也有70%、80%的自有率,这在世界上已经是相当高的,德国只有50%,美国60%,自有率都不高。


      这么高的自有率还有需求吗?大家不要忽视了还有一个重要的需求——城镇化阶段的迁移性需求。有农村宅基地的到小城镇买房子,小城市的到中等城市、大城市买房子,江浙的老板,有点钱的,要么杭州,要么南京,要么上海,都买了房子。为了上学、为了医疗,纷纷向大城市集中。


      房地产需求一共几种:第一,刚性需求;第二,改善性需求;第三,迁移性需求;第四,投资性需求。


      对此,目前采取的都是短期措施,包括限购、限价、限买、限卖。但是,现在必须来点真格的了,就是长效机制,否则二、三年以后,泡沫不可设想。


      长效机制最主要的就是“房产税”,希望它尽快出台。“房产税”主要是提高住房的保有成本,有地产,你就要付这个成本,然后逼着你去出租。不出租的话,你就会不断地亏损,提高保有成本。


      现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发展大城市群,特别是我们现在又有了高速铁路、高速轨道,要重视城市化和人口迁移这个聚集效应。


      大家都在提“特色小镇”,可能有人举出欧洲小城镇发展很好的反例。其实这分两种类型: 


一类往往是大城市周边的小城市,属于大都市区内或周边的城市群、城市带的小城市,通过轻轨等一小时、一个半小时能到达大都市核心区,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小城市。


一类是没有消亡且得到发展的。因为欧洲国家工业化进程很慢,100年、150年才完成。年轻人还没走光,退休的人又回来了。这些从城里退休回来的人是带着一生的积蓄、带着社保、带着现代城市生活方式回去的。所以这些小城镇又发展起来,而且实现了现代化更新。 


      中国的情况是在三十几年内快速工业化,小城镇的人口迅速流失,退休的人还没回去,大家都集中在大城市。加上中国地域辽阔,很多小城市不在城市群里,发展就会遇到困难。 


      西方的经验表明,小城镇不是没有发展机会了,但不是在现在这个阶段,中国现在是发展大城市群的阶段。


      最后,我还是要呼吁赶快实行房产税。每一个政策的出台都会引起一些震荡,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房产税实施后,房价不会暴跌,因为政府不会容许市场混乱。通过长效机制的实施,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一定能够最终平稳下来。

  • 微信公众号